「我的朋友叫張小明他是我難亡的朋友他有很多很多專長他的專長是跑步跑很快、跳遠跳的很遠很遠、打電腦長長說有什麼遊ㄒㄧˋ他知道很多很的遊ㄒㄧˋ他很短可以他很跑很快的。……老師一定有ㄧ問說:「他為什麼是我最今我難亡的朋友我也不知道我知道我跟他跟我是很好很的朋友所以他是令我難亡的朋友。」
這是一篇國小學童寫的作文而我看了兩次才看得懂他在寫什麼
這是1012期商業周刊的專刊-愈寫,愈聰明
裡面探討到寫作的重要和九年一貫縮減國語文教學時數所帶來的效應
雖然在七大領域來說,語文佔有近30%的教學時數,不過卻有三科-國語、鄉土語、英語來瓜分
分下來其實真正的上課節數少的可憐
還記得以前我們還可以在課堂上寫上幾篇作文
如今呢?只能老師發下引導文、稍微講解一番---作文就是回家功課
猶記一個月前我的檢定考令我精神崩潰的一點便是國文作文
絞盡腦汁就是很難下筆
想當初我的作文在國高中也曾經被國文老師稱讚文筆流暢、觸人心弦
但是怎麼會若干年後變得對「作文」恐懼?
歸咎到底就是-缺乏動筆寫字和感覺遲鈍
上了大學之後,報告、上課、筆記能用鍵盤敲打出來的都不放過
唯一拿筆、認真動腦筋的機會就是一學期兩次的考試
點破之後,覺得很悲哀
所謂的高等教育不是應該會更上層樓嗎?
怎麼會反而是換來一群群茫然、無所適從地飄盪在海中央的小船
台灣的教育真的有問題
不單單是國中小教改而已,而是整個教育體系都病了
我們的人沒有邏輯思考能力、無法推理分析甚至無法用自己的母語表達心思和情緒
「...不止中小學生,暨南大學資訊系教授李家同指出,有些博士生,他們的運算能力很強,但李家同卻發現,他們無法用文字清楚詮釋A算式推導到B算式之間的關係。博士生竟然無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在過去匪夷所思,現在卻越來越多,而進入職場也變成另一種讓人困擾的管理問題。」
「台灣文字表達能力低落原因繁多,閱讀大量減少是原因之一。」
看到文章的當下有著深深的感觸
透過閱讀才能刺激思考,刺激思考後才能下筆如行雲流水
而我們都在找藉口迴避書「我沒空」「我很忙」「我要...」
一句句的I-message都是在搪塞
因為我就是如此
曾經下過狂語要擴充再擴充但畢業之後卻cut it off
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此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那麼許久沒有閱讀的我們是不是正反映著社會如此病態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