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這本書→從書架拿起→決定購買
這一連串的動作發生時間不過就是5秒
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莫非我花錢如流水?
但真的被封面的炫麗色彩所吸引
深藍天空、發亮的摩天輪、黑色和金色的花邊
似乎對巴黎就是該這麼花俏
這也是一本攝影+文字的書籍
作者說這是觀察巴黎而非遊記式的描述
但我覺得它比較像是自己的喃喃自語
像是在路上閒晃時的天馬行空
巴黎
大家心中的巴黎似乎都是同一個
咖啡館、左岸、蒙馬特、艾菲爾鐵塔....
在書裡作者有了不一樣的分類
將大家熟悉的景點抽一些出來,放一點他自己的文字在裡面
很像在聽剛旅行回來的朋友分享一路上的種種
也許我的潛意識也喜歡寫些天馬行空的東西
可能是心底的話都快溢出喉嚨但卻找不到志同道合的聽者
也或是怕別人嘲笑自己的突發奇想和超乎實際的幻想
所以我特別喜歡這種夾雜著圖片的旅人式自白
例如張耀
看過許多他的書
有攝影集也有我所謂的旅人自白也有介紹
某些時候看不大懂他的描寫和意境
但還是喜歡 即使是一種看不懂的朦朧
蔡錦豐的書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我對巴黎或法國的嚮往是由何而來的?
當巴黎人發現滿街都看的到拿著地圖徬徨找尋地標的觀光客時
心裡會是作何感想?
大家愛的是巴黎的名、人文、建築、咖啡館、名牌還是空氣中飄散的自信及
巴黎人與生俱來的氣質
城市因人而生動
當我們看巴黎、倫敦、米蘭為一舞台且心嚮往時
會不會有另一群人看台灣為一奇特舞台而感動?
在鹿鳴時和外師小聊了一下
聊到他對台中的印象
他說他很喜歡美術館和科博館且認為科博館不輸給國外的博物館
聽到時有點SHOCK反射的冒出一句:REALLY?
他卻很驚訝為何我們都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後來仔細想想
是我們都太習慣它的存在而無法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感動
- Aug 24 Wed 2005 16:11
巴黎,時差6小時的凝視(BY蔡錦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